台灣瀕臨絕種不是只有石虎、台灣黑熊?一秒教你看懂IUCN瀕危滅絕物種紅皮書!

分享本文:

地球瀕危動物物種紅皮書

生物多樣性遭遇危機,地球上的生物正以想像不到的速度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世界瀕危物種公布於紅色名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皮書」。台灣絕種生物有哪些?紅皮書、綠皮書怎麼看?一同來了解並維護生態吧!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捍衛地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鏈

 

據2017年聯合國報告,地球上已有超過1/4物種接近滅絕威脅,連從小熟悉的長頸鹿也在近年減少了4成數量、接近生物多樣性評鑑中的「瀕危」等級,美國保育組織甚至提倡開始保育長頸鹿。我們經常聽到的瀕危生物、滅絕生物,還有「紅皮書」,究竟是代表什麼呢?
「IUCN」即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簡稱。像是為地球生物捍衛的英雄團隊一般,IUCN自1948年創始至今,因其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續存的影響甚大,被列為聯合國觀察員一席,能對各國提供政策建言。聯合國訂定每年的5月22日是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也在在顯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重要性。
IUCN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針對地球生物進行評估調查,發表對各生物續存狀況的報告,稱為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文稱為紅皮書。各國將依據此份報告深入細部調查檢討及落實生物保育。IUCN並另有綠皮書以表揚國際間的有效生物保護區,下段將針對紅皮書做介紹。

生物多樣性紅皮書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紅皮書是什麼?瀕危、滅絕怎麼分?教你看懂物種保護等級!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

 

常聽見的瀕危生物、滅絕生物,這些都是由IUCN這個跨國保育組織所統計評估。並且根據一定的標準分類劃分,並非一般詞彙。而紅皮書該怎麼看?瀕危、滅絕各種等級如何區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紅皮書的評鑑等級吧!

地球瀕危物種紅皮書 物種保護等級

一、滅絕:

根據上圖我們可得知滅絕分為兩類:滅絕(EX)野外滅絕(EW)滅絕是指物種完全消失的過程,根據維基百科指出,當物種的個體少於30時,這個物種的滅絕幾乎已經是無可避免了。而野外滅絕則是用於描述已經沒有野生狀態的個體,只有人類圈養個體的物種的術語。台灣已滅絕生物如台灣雲豹、林氏水牛、台灣猛瑪象、澎湖原人等;而野外滅絕則象眾所週知的梅花鹿即屬此類。

二、受威脅:

此處所指的「受威脅」即是指「受到滅絕危險的威脅」。當物種出現(1)種群急速減少(2)分布範圍變小(3)分佈受限制等現象便會被判定生存受到威脅,且依照其受威脅程度由高至低分成極危(CR)、瀕危(EN)、易危(VU)三個等級。極危物種如穿山甲、越南金絲猴、黑犀牛、亞洲獵豹;瀕危物種如東北虎、亞洲象、雪豹、小熊貓;易危物種如非洲豹、河馬、眼鏡王蛇、大白鯊等。

三、低危:

低微則是經調查後評估為「低滅絕風險」之物種,分成近危(NT)、無危(LC)兩種。近危物種需保護現狀較低,然而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有瀕危或滅絕等危險。IUCN需常對此範圍內的物種重新進行評估,以確保其生存狀況。台灣的帝雉、台北樹蛙、蘭嶼角鴞皆屬此類近危物種。

 

IUCN調查十萬個物種中,高達27%遭滅絕威脅!

27% of all are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根據2017年聯合國報告,地球超過1/4物種已達滅絕威脅的程度。不過生物的存亡是現在進行式,不是一個固定的數據,被歸屬於「受威脅」等級的物種,也可能正一步一步走向滅絕。由下圖顯示,以動物而言,兩棲類的滅絕比例最高、植物則以針葉類比例最高,很明顯與自然環境的污染、過度開發、及地球暖化息息相關。

地球瀕危物種紅皮書世界物種滅絕程度

台灣也有許多物種被IUCN列入瀕危等級,如萍蓬草、烏來杜鵑、部分台灣特種蘭花等,本土原生物種急速減少,將嚴重影響台灣生態鏈。
生物多樣性反映了自然環境的豐富性、生態鏈的平衡,這些或多或少都與地球暖化有相當關係。我們不可忘記,人類也是地球生物的一環,希望就由此文,能讓大家意識到自己對環境的影響力,想辦法與多樣性的生物共存,在開發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