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聯合國世界遺產|充滿海洋文化特色的海女攝影展

分享本文:

 

幾年前出國參與潛水展的時候,發現了一位來自韓國的攝影師,他帶著自己的攝影集參展,攝影主題是濟州島的「海女」。

海女顧名思義就是由女性出海採集,將採集到的海菜、海鮮拿到巿場上變現。和攝影師聊天後,知道了濟州島的海女正在凋零,雖然現在還有約兩千人,但最「年輕」的海女已經四十歲了,年紀最大的則是九十四歲,而且還持續出海採集。不論季節,只要海況允許,海女們就會出海工作,即使冬天的水溫只有46度,只要穿上防寒衣,她們同樣往海裡去。

出海時,海女們會分組一起工作並且互相照顧,團隊裡若有人懷孕生小孩,她們會把出海的所得平分,照顧因為生子無法下海工作的海女。生產完的海女也很猛,不論天氣多冷,生完過幾天就又開始出海工作,沒有可以好好休息一個月的「坐月子」。

攝影師表示,一開始進到海女的村落裡,總是因為海女們的嗓門很大感到很不好意思,或以為海女奶奶們在對她生氣,但後來就習慣了。在攝影師年復一年回到海女村落裡拍攝、宣傳下,韓國的「海女文化」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政府也開始重視海女文化。現在若有女性要從事海女,政府會有許多政策上的補助及幫忙,一個家庭裡有海女,全家都擁有醫療補助、教育補助等。

 

海女(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因為遇到了這位韓國攝影師,我開始好奇海女文化。雖然韓國的「海女文化」已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猜想其實海女並不是韓國特有的文化,因為想到曾被取材拍攝成日劇的「小海女」,想必日本也有海女文化,那台灣呢?台灣離日本及韓國不遠,我們自己會不會也有海女文化呢?

於是開始搜尋台灣的海女,一搜尋後才發現上下游新聞巿集在2015年在網站上報導了台灣海女新聞。原來,在台灣東北角一帶,也有一群不被台灣人熟悉的海女在東北角一帶採集石花菜。

海女的工作,光用想像的都可以知道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除了靠天吃飯外,需要風吹日曬、不論晴雨,用生命換取金錢,也因此不難想像海女勢必是在這世代逐漸淍零的工作,沒有年輕人願意接棒。海洋資源因為開發及時代變遷,海女的海洋資源、漁獲豐富度不如過往,加上因為辛苦找不到年輕人傳承,最近台灣海女文化的延續面臨另一個雪上加霜的問題。 

在台灣極東、新北巿貢寮的馬崗漁村擁有底蘊豐厚的漁村文化,這個小村莊裡不僅有歷史悠久的海女傳統,還有百年的石頭老厝群座落在聚落裡。但從幾年前開始,有土地開發公司默默收購土地籌畫在馬崗進行開發。過往土地登記的觀念並不普及,許多小地方往往是親友間彼此口頭約定,許多在地居民在近期收到開發公司的通知,才錯愕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馬崗小漁村的抗爭之路仍持續著,未來的命運並不明朗。當我們總是嚮往進步及開發時,總是忘了回看土地上留下來的足跡,那其實才是我們的根源及文化,是再多開發賺來的錢所無法給予的。當我們總是在探尋自己的海洋文化時,鄰國已經將他們找到的海洋文化保存、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想要追尋的又是什麼樣的海洋文化呢? 

韓國海女的裝備縮小版(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延伸閱讀:

【專欄】世界最大環保行動——印度孟買超過20萬人動員清理海洋廢棄物的淨灘活動

【專欄】全民都參與的海洋保育——一起加入幫珊瑚健康檢查的公民科學

【專欄】參與統計海廢的公民科學,讓淨灘活動更有效率

海洋保育議題|日本為何堅持捕鯨?一窺鯨魚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秘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