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利用室內植物打造居家自然空間,5大原則成為綠手指零失誤

分享本文:

 

疫情期間大幅減少了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這時候家中的室內植物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成為我們和自然連結的管道,同時也能讓我們的心情感到安定及療癒。這次五感十築創新長Yvonne Lin就要告訴大家,室內植物對於生活環境的重要性,以及想要成為綠手指需要遵守的5大原則,快一起來看看吧!

 

你是否在自然元素的空間裡感到特別舒適?為什麼植物的收藏風靡全球?為什麼處在有風景賞閱的房子特別貴?為什麼蟲鳴鳥叫或是海浪的聲音令人好眠?「人可以被植物療癒?」這是個令人百思不解卻也很感興趣的議題,我相信每個人也都親身體驗過大自然給予的愜意和安定。

 

人類有「親生命」的基因

因為人和地球萬物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著跟大自然密不可分的本能,也有著親近自然的渴望。許多學者如Edward O. Wilson(1984)也提出人類有「親生命」(Biophilia)的本能與基因,意指人類有與自然和其他生命體連結的需求。

現今的環境當中,我們被許多人造的物質所包圍,科技的發展也令人與自然漸行漸遠,人們犧牲了自然並換取了焦慮。

由於人有著「親生命」的血統,親生命性設計(Biophilic Design)的概念,即是將大自然的元素,例如自然日照、水景(聲)、植栽等帶入人們的居環境中,藉以穩定情緒與舒緩壓力,達到強化心理健康的程度。

曾有一份研究做了有趣的實驗(註1) ,該實驗邀請了150名大學生,分成兩組執行相同的任務。任務完成後有40秒的休息,在休息時間中,一組成員可以欣賞有景觀植栽的綠屋頂,另一組則只能看到水泥屋頂。

休息過後,兩組成員再次執行相同的任務,並由任務是否準確完成來統計成員的專注力。結果顯示,欣賞景觀植栽的成員專注力整體提升了6%,而只能看到水泥屋頂的成員,專注力卻多下降了8%。這顯現了植物之於人的重要性,也是親生命設計帶來的正面效益。

 

圖 / JLL Shanghai Office (https://www.jll.com.lk/en/client-stories/jll-shanghai-office)

 

親生命性設計的策略已經被導入國際健康建築標準中,例如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生態建築挑戰)、Fitwel、WELL Building Standard都有相對應的規章條文,許多辦公室為了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都把親生命元素引入辦公場域內。

國際知名不動產企業仲量聯行的上海辦公室裡除了設置盆栽與綠牆,更在開放辦公區設置一座大型魚缸,讓同事在辦公之餘,也能欣賞一下優游在水裡的魚群,暫時拋開工作上的煩惱。

而在(後)疫情時代,親生命元素更是人們面對緊繃疫情的緩衝劑,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發現將自然景觀、聲音等親近生命的元素導入新冠狀病毒隔離病房中,將可有助於降低患者緊張壓力,穩定情緒(註2) 。

 

疫情當下的植物療癒

 

圖 /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Martin Heemskerck (Public Domain)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巴比倫空中花園應該是歷史記載中最悠久的親生命建築。據說當時的巴比倫國王將各國蒐集到的奇珍異草種植於城堡的高塔與平台上,從遠處眺望,會讓人產生花園飄浮在空中的錯覺。

而我們在家中、屋頂或陽台也只需要巧手改造一下,便能打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親生命性的健康綠居。 在疫情蔓延的當下,被關在家中令人倍感焦慮,此時對於親近自然的渴望也就變得格外明顯。

許多人也因此在中家裡添購了植物盆栽,種植香草蔬菜,為自己沈悶的環境增添一些生氣,也為焦慮的生活增添一點愜意。綠植栽真的有療癒和提升身心平衡的功能,還有一門學問叫「園藝療癒」呢!

分享的最後,我想說-植物是個生命個體,有著跟人一樣生老病死的循環。在種植的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生生不息的自然變化,開啟了人對於周邊環境的觀察,如同人本質上最需要的陽光、空氣、和水。不知不覺的,植物創造了我們和大自然直線的連接,也讓身心變得加倍舒坦,緩解了空間侷限的壓力、在全民抗疫過程中的我們,不妨在家試試當個綠手指吧!

 

Working From Home, 圖/Yvonne

 

致黑手指的小貼士!

許多人想養植物卻都覺得自己是植物殺手而卻步。幾年前曾看過一位植物美學家提到 – 「黑手指只是成為綠手指的一個過程」。

這位前輩的一句話讓當時自認黑手指的我信心大增!如今能將自己喜歡的植物養得美美的,希望在此也能提供自認為黑手指的你小小的室內植物入門 tips。

只要抓住幾個原則,其實任何人都能成為綠手指!

1.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及環境選擇 –
上網詢問google 大神,找出目標植物的特性及需求,才能挑到最適合自己和空間的植物

2.觀察窗戶的坐相和日照角度 –
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當賣家說「不太需要陽光」時,並不代表植物可以放在陰暗處。絕大部分的室內植物都喜歡「明亮散射光」,因此東、南向的窗邊最為合適!東、西向也可以因植物的需光程度不同而調整擺設的位置(與窗的距離)。

3.觀察植物缺水狀況 –
水對植物不可或缺,但太多也不好,可以用手摸摸土壤表面來判斷植物缺水狀況,乾了再澆透。

4.挑一棵自己真心喜愛的 –
每日相處的賞心悅目和付出是互相的,只要願意多看和用心觀察就能看出端倪找出問題

5.調整環境 –
植物若不開心了,絕大部分與陽光和水有關,隨時調整位置或澆水頻率,進階班可以研究介質和盆器。 記住這五點基礎,最後帶著對待愛人的心來對待植物,它一定加倍奉還的!

 

註1:Lee KE, Williams KJH, Sargent LD, Williams NSG, Johnson KA. 40-second green roof views sustain attention: The role of micro-breaks in attention restor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5;42:182-189

註2:Lilly Smith, Hospitals are bringing nature into stressful COVID-19 ICUs, FastCompany, 29th April 2020.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498083/hospitals-are-bringing-nature-into-stressful-covid-19-icus

 

作者介紹

Yvonne Lin五感十築 創新長

seed(台灣永續能源環境專業協會)初創成員號召人並擔任第三屆理事長,致力於推動台灣商住空間的親自然演繹性與追求不動產永續發展的平衡,相信創新並整合專業是落實環境永續的根本。

秉持對藝術和設計的熱情,著眼於全球最新發展趨勢,持續在地產、創意、永續領域的道路上前行。

 

延伸閱讀:

從綠建築到健康建築!改善居住空間,10大居住環境概念鞏固身心健康

【專欄】COVID-19後疫情時代,健康建築變身防疫宅更注重居住健康

夏天植物照顧4大守則|日照、澆水有技巧,不必擔心天氣熱植物乾枯變黃

室內觀葉植物換盆|建國花市「樹園藝」4步驟換盆教學,加碼常見換盆Q&A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