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學習帛琉海洋精神,從4個地方了解台灣海洋的環境議題

分享本文:

 

未來編跟你說:台灣身為海島國家,但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且參考同樣為海洋國家的帛琉,為了水母保育關閉湖泊、為了保護珊瑚立法禁止有害防曬乳,甚至加收環境保護稅。建議大家從生態紀錄影片、海洋非營利組織、網路資源與實際接觸大海,來加強身為「海洋國家」應具備知識。

 

台灣四面環海,大家總說要「海洋立國」。但在台灣討論關於海洋的議題時,總是有許多聲音聲稱台灣只是熱愛各式海鮮的「海鮮國家」而非胸懷大海的「海洋國家」。今天來看看總被台灣人譽為海洋國家的帛琉,能提供給我們一些走在前頭的想像。

同樣身為小小島國的帛琉,知道周圍的大海帶給他們許多文化資產及海洋資源。在提倡「無煙囪」產業——觀光業的今日,帛琉豐富的海洋資源為他們帶來許多聞風而至的海洋活動愛好者,因此帛琉近幾年聞名國際的重大政策都一再展現出他們想保護海洋環境的意志。

帛琉知名景點水母湖,因為氣候變遷以及觀光壓力增加造成水母數量驟減,2017年帛琉政府大動作關閉水母湖,希望透過禁止人為干擾來恢復水母湖內的水母數量。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及生物學家密切的調查研究後,雖然水母數量並沒有回復巔峰時期的盛況,但趨於穩定的狀況,在生物學家的專業建議下,才讓帛琉政府宣布2019年重新開放進入水母湖。

2018年,帛琉實施入境需酌收100美金、讓帛琉維持「原始天堂」的環境保護稅(Pristine Paradise Environmental Fee),讓到訪的觀光客「有感」於環境是有價的,是需要保護的。帛琉政府也與當地的孩童一起擬定一份「帛琉誓詞」,同年開始每位入境者都需要在入境時宣誓「帛琉誓詞」(Palau Pledge),承諾只留下足跡,不帶走及傷害帛琉的生物,一起守護帛琉的環境。

2020年才剛開始,帛琉更進一步開始執行自2018年即宣布的「防曬乳禁令」,成為全球第一個實行此政策的國家。

帛琉的防曬乳禁令清單列舉了十種成份,只要防曬乳含有清單上的十種成份,便禁止攜帶入境或在境內販售,包含了常見的桂皮酸鹽(octinoxate)及二苯甲酮(oxybenzone)這兩個成份,這些成份都會影響珊瑚的生長狀況,影響海洋生態,因此越來越多科學家站出來呼籲減少使用含有這類成份的防曬用品。(關於禁用的成份清單可以參考這篇

 

(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在台灣,或許每個人對於「海洋國家」的想像都不一樣,我們需要時間認識海洋,才有機會開始思考、進而凝聚什麼是台灣「海洋國家」的共識;如果你也對海洋感到陌生,想要多多了解海洋,那以下有幾個管道提供給大家:

 

一、生態紀錄片及影像工作者

從觀看關於海洋的生態紀錄片開始是最簡單認識大海的開始,國外媒體有很豐富的海洋影像紀錄,例如BBC的「藍色星球」系列紀錄片,最近Netflix也上檔了自製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近年來較著名的紀錄片還有「追逐珊瑚」及「怒海控塑」也十分推薦。

在台灣,則可以從公視著手搜尋,同時關注柯金源導演曾經拍攝過的紀錄片,例如「海」及「餘生共游」,都是很好的開始。

 

二、認識關於海洋環境的非營利組織

關注台灣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綠色和平、中華鯨豚協會,各組織都有各自長期關心的議題,同時可以看看組織近期關心什麼議題,也可以一探海洋面臨到的迫切問題。

如果心有餘力且有時間,可以到關心海洋的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或參與他們辦理的活動及課程,更能進一步深入了解大海。

 

三、善用網路上的資源

拜科技所賜,現在網路上能找到許多資訊、社團或意見領袖,能在線上找到更多的人一起討論及了解海洋。像是臉書社團「海社 Formosa Ocean Society」不僅大家常在社團內分享海洋的活動及新聞,一個月也會辦一次線下的活動,是一個很棒的管道,能認識沉在海洋裡的人。

 

四、實際到海邊走走

最後,當然是有空就常到海邊走走,去嘗試游泳、浮潛、潛水、獨木舟、釣魚,甚至學習開船等等這類的海邊休閒活動,自然而然遇到同樣喜歡海洋的人,就有機會了解大海。

 

當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把目光移向海洋、親近大海及認識海,慢慢形塑出自己的海洋觀點後,或許我們就有機會凝聚屬於台灣海洋國家的想像。

 

延伸閱讀:

【專欄】聯合國世界遺產|充滿海洋文化特色的海女攝影展

【專欄】海洋保育可以這樣玩!這3位藝術家把每隻海洋生物都變成創意作品

【海洋保育】把魚留在海裡更值錢!阿貴船長收起魚槍,帶團潛水清幽靈漁網,讓珊瑚魚群深呼吸

Netflix環保紀錄片推薦 2014-2019年震撼心靈的5部必看紀錄片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