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他山之石——馬來西亞河龜保育中心

分享本文:

馬來西亞找海龜之旅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參觀在地的一個草根環境組織「河龜保育中心」(Turtle Conservation Society of Malaysia)。

河龜保育中心的主要負責人 Dr. Pelf 在十五年前那個對河龜所知不多的年代,為了想更了解河龜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挨家挨戶的訪問居民試圖拼湊出河龜的狀況,後來選擇河龜做為博士論文。所有河龜的知識由零累積,到解答一些基本的河龜生態,毅力驚人。

 

參觀河龜保育中心小檔2.jpg參觀河龜保育中心(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參觀的當天,工作人員向我們解說河龜的生態。原本以為海龜的狀態已經夠危急,想不到河龜生存狀況更存亡關頭的感覺。在馬來西亞的這種河龜(Batagur affinis),只分部在泰國南部、柬埔寨及馬來半島。河龜的性成熟時間和海龜差不多,都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時間,但不同於母海龜會每隔幾年上岸產卵、一次產下多於一窩、平均一窩100顆的蛋;河龜大部分只會產下一窩蛋(有時候也有2-4窩,但大多只生一窩蛋),平均一窩生下25顆蛋。河龜面臨到的危機有產卵地河岸的採沙開發及人類採集蛋。

我們在逛巿場時,也有看到有攤販在賣河龜蛋。在蛋的數量不多的情況下,這些威脅就顯得十分嚴重。參觀時,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是小河龜的殼幾乎是正圓形,有著像豬鼻孔的鼻子,十分可愛。成熟後的公河龜,在交配期時整個脖子會轉為深黑色以吸引母龜,樣子十分特別。

河龜保育中心與在地居民合作,向村民收購河龜蛋集中孵化,建立起長期的信任後,向在地社區活動中心借用他們閒置的的廢棄倉庫,改造成為小小的教育場域。室內的空間展示各類河龜標本、研究採樣的儀器及生態知識的看板。室內的小空間,可以讓大家實際測量小河龜的體長、體重,以及學習如何幫河龜進行編號建檔,還有小河龜池、孵化場,提高小河龜的孵化及存活率。最後,還有與在地的婦女合作,請他們縫製一些小包包及製作天然的乳液放在河龜保育中心義賣,所得不僅可以持續支持河龜保育中心運作,也會回饋到在地居民的身上。

看著這一間小小的場館,心情很激動。雖然非常小,但十分具有教育意義,讓參觀者收穫非常多,而且還能與在地居民合作,建立長期的關係,這是非常難得的狀況。不禁想起自己住的小島,雖然近年來遊客因為海龜蜂擁而至,但我們除了讓大家留下「海龜好多」的印象之外,還能不能多做些什麼呢?

 

參觀河龜中心小檔.jpg參觀河龜保育中心(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河龜保育中心的義賣品.jpg河龜保育中心的義賣品(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相關連結:

馬來西亞河龜保育中心官網

 

延伸閱讀:

【專欄】用鏡頭幫小琉球海龜點名

【專欄】去馬來西亞找海龜媽媽

【專欄】與海龜的親密接觸

【專欄】⼩琉球環境友善店家:探索拉美

【專欄】澳洲限定版海龜——平背龜志工初體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