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與海龜的親密接觸

分享本文:

在台灣,海龜是保育類動物,依法規定不能觸摸、追逐、騷擾或餵食;所以除了在水下遇到海龜,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有機會與海龜互動呢?

9月初很高興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澎湖縣政府、家畜疾病防治所及澎湖水試所共同在澎湖舉行「海龜公民科學家工作坊」,這次工作坊,邀請到澎湖許多為海龜、海洋奉獻二十年以上的前輩來分享與講課,這些前輩們都很低調,所以很難得有機會從這些前輩身上學習他們多年下來累積的經驗。

兩天一夜的課程包含了海龜基本生態知識、公民科學的介紹、沙灘巡護產卵母龜流程,澎湖擱淺救傷二十年的歷程,以及評估海龜身體健康狀況的實作課程。

 

台灣愛龜協會陳久林前輩模擬龜痕.JPG台灣愛龜協會陳久林前輩模擬龜痕(攝影/Peggy Chiang,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如果不是生物背景出身,除了在水下遇到海龜之外,平時只能從書籍、網路獲得更多海龜的資訊,因此這次工作坊最令大家期待的大概就是實作的課程。這次的參與者之一「台灣愛龜協會」陳久林前輩在沙灘實作課時,大方的和參與者分享以前巡守沙灘、看顧產卵母龜的經驗,在沙灘畫出栩栩如生的綠蠵龜爬痕,教大家如何透過海龜爬痕找到可能的卵窩位置。

另外也邀請到澎湖家畜疾病防治所郭仁政所長分享如何幫海龜做健康檢查,告訴大家抽血的位置會由海龜哪個部位抽取、如何量海龜背甲的曲線及直線長,以及若需要幫海龜打標做記號,又會使用哪些工具及打標的位置在哪裡,但最讓大家興奮的大概是所有學員有機會能幫海龜刷背。

 

大家幫海龜刷背1.JPG大家幫海龜刷背(攝影/Peggy Chiang,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大家幫海龜刷背2.JPG大家幫海龜刷背(攝影/Peggy Chiang,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生活在野外的海龜,可以透過磨擦礁石或者讓其他魚以啄食的方式幫忙清潔背甲,使背甲保持一定的乾淨程度。如果野外看見海龜背甲增生過於大量的藻類或者藤壺,有可能是海龜生病,降低活動能力,以致於無法自己做清潔,因此在水下看見海龜時,背甲的乾淨程度不失為一項不侵入、不干擾海龜的健康評估指標(但只有過於誇張的海藻增生才看得出來,每隻海龜的個性不一,有時候只是海龜沒有刷得特別乾淨,不要太過緊張!)。

傷病收容在人工池裡的海龜,因為人工池裡缺乏可磨擦的物體,所以需要借助人力定時幫牠們刷掉背上的海藻。於是大家都很興奮的自告奮勇幫海龜刷背,刷完背不過癮,還爭相幫海龜住的池子也一起刷乾淨了。這是在台灣,非常難得能與海龜親密接觸的經驗。

最近幾年在小琉球很容易可以看到海龜,因此小琉球自然而然的擁有「海龜島」的光環。但這次在澎湖辦工作坊,認識到一群默默為海龜付出的人,敬佩他們每個人為海龜、為海洋或者為澎湖這座島奉獻的時間隨便都是二十年起跳。也從工作坊的成員中,看到許多移居、返鄉等新一代的年輕人投入參與關心澎湖。

二十年,剛好是一隻小海龜出生、長大、返回出生那片沙灘的家鄉產卵的時間。下一個二十年,就要靠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關心及努力,讓海龜有機會回家,讓所有生物都能安居在地球上。

 

幫海龜幫牠住的池子刷乾淨.JPG幫海龜住的池子刷乾淨(攝影/Peggy Chiang,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提供)。

 

海龜在台灣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護,依規定不能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交易。屏東縣政府近年來也大力推廣「賞龜守則」,例如不觸碰、不捕捉、不驚擾、不餵食、不追逐、不圍繞、不阻擋海龜的去路。另外也請採用物理性的防曬,例如戴帽子、著全身式防寒衣或水母衣,取代化學的防曬乳,讓海洋生物能安居在大海裡。

 

延伸閱讀:

【專欄】用鏡頭幫小琉球海龜點名

【專欄】去馬來西亞找海龜媽媽

【專欄】他山之石——馬來西亞河龜保育中心

【專欄】⼩琉球環境友善店家:探索拉美

【專欄】澳洲限定版海龜——平背龜志工初體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