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捨棄除草劑、保留田埂草,重建昆蟲與農田的生態平衡

分享本文:

 

未來編跟你說:友善農田,先從捨棄除草劑開始!農民習慣用來抑制田埂草和雜草的除草劑,其實對環境的危害大於農藥,嚴重破壞昆蟲與土地的生態平衡。若能不依賴除草劑,試著種植多樣化的田埂草,幫助復育台灣本土的原生植物,會吸引更多不同種類的天敵昆蟲前來抑制害蟲數量,穩定生態平衡。

 

仔細觀察一座生機盎然的菜園,會發現除了各種農作物及雜草,也有不少昆蟲現身其中,像是蟲如其名的「黃守瓜」,正守在南瓜葉上準備大吃一頓,一旁還有現行犯「尖頭蚱蜢」虎視眈眈,垂涎那些鮮嫩可口的地瓜葉。

 

「黃守瓜」屬於金花蟲的一種,愛吃南瓜、絲瓜、冬瓜等葫蘆科作物。
菜園常出現的「尖頭蚱蜢」,會啃食地瓜葉、空心菜的嫩葉。

 

雖然對人類而言,自然環境充斥許多愛吃農作物、我們名之為「害蟲」的植食性昆蟲,但一座生態趨於平衡的農園,同樣也會有肉食性的「益蟲」替我們制衡害蟲,像是體型龐大、模樣頗為嚇人的螳螂,平日就是以蝗蟲、蛾類、蠅類等昆蟲為獵捕對象,此外還有以蚜蟲為食的瓢蟲,以及雌蜂會將蟲卵下在蛾類幼蟲身上的寄生蜂類,同樣都能抑制害蟲的整體數量。因此一座害蟲與益蟲兼具的自然田區,兩者會自行達到平衡的狀態。

然而許多慣行農夫習於在休耕之際噴灑除草劑,將水田間的田埂草或菜園裡的雜草一一除盡,而此時稻田因休耕覆水呈現空蕩蕩一片,倘若連田埂也了無生機,原本安居在此的昆蟲勢必大難臨頭各自飛,分別到他處另尋棲地了。於是除草劑整肅的不止是雜草,更包括其間大大小小的昆蟲及生物。

 

雖然田間常有害蟲出沒,但環境中肉食性昆蟲的出現,也能抑制害蟲數量。
蚜蟲為春季常見害蟲,瓢蟲則扮演其重要的天敵角色。

 

由於除草劑對環境的危害甚至大於農藥,因此近年政府也開始鼓勵農民捨棄除草劑,適度保留田區週邊的雜草。長年研究田埂草相的花蓮農改場就發現,目前田埂草數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大花咸豐草、紫花藿香薊、加拿大蓬,均一色皆為外來種,以最常見的大花咸豐草來說,不僅生長快速又十分高大,且種子具倒鉤特性容易黏附衣物種類單一又過於強勢,能吸引到的天敵昆蟲種類較為有限。

因此農改場建議農民,不妨利用每塊田區既有的草相、適度保留部分種類,再適地適種,循序復育台灣本土的原生野花野草,營造田埂草的物種多樣性。例如台灣東北部氣候較為陰濕的環境,就適合栽植「魚腥草」、「倒地蜈蚣」、「水芹菜」;而陽光充足的向陽地則適合耐旱的「土丁桂」、「夏枯草」、「矮筋骨草」;其它像田埂或果園則適宜栽種植株低矮的匍匐型地被植物,例如「蠅翼草」「穗花木藍」等。

 

農民習慣噴灑除草劑以抑制田埂草或菜園雜草,使昆蟲在休耕季節得另覓棲地,失去原有的生態平衡。
當水田面臨休耕季,保有野草的田埂能提供昆蟲棲息空間,維持田間的生物多樣性。

 

多樣化的田埂草有助於維持田間昆蟲的豐富度,比如前述提到的瓢蟲或寄生蜂類,日常除了以害蟲為食用或寄生對象,其實也需要食用花粉與花蜜維生,因此當作物周邊的野草種類越益豐富,就更能吸引到不同種類的天敵昆蟲前來抑制害蟲數量,且通常生物種類越多樣化,生態系統就更加穩定。

無論是水田的田埂草、菜園菜畦上的雜草,或是遍佈於果園的匍匐型草種,這些雜草除了對生態有所助益,也能替土壤提供保濕,讓農作較能抵抗近年來夏季常有的缺水問題,且若遇到極端暴雨還能充當緩衝角色,減緩大雨直接對土壤沖蝕。此外,許多原生草種如「仙草」、「雷公根」、「魚腥草」等,還能作為日常養生保健的青草茶,具有民俗利用與經濟價值,替農民增添額外收益。

以往我們總將雜草視為農作的敵人,但其實只要善加利用與管理,敵人也能化身為神隊友!期望日後有越來越多農民一起投入草生栽培的行列!

 

「紫花霍香薊」常見的菜園雜草,具有菊科「花數多、花期長」之特性,可提供瓢蟲與寄生蜂等益蟲採食花粉。

 

延伸閱讀:

【專欄】往林務局綠保標章邁進,打造與水鳥共好的鳥類保育農田

【專欄】宜蘭景點|以環境生態為本位的森林園區──福山植物園

【專欄】拒絕苦茶粕,比有機農業更加永續發展的「友善農法」

【食安問題】三成中國香菇農藥殘留,無視台灣禁令,混充日韓台菇滿市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