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破洞有什麼影響?從生活中保護臭氧層

分享本文:

 

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今年是蒙特婁議定書通過的33週年。雖然大家都知道南極的臭氧層破了個洞,不過你知道臭氧層破洞,其實對環境和人類有很大的影響嗎?蒙特婁議定書的管制,讓臭氧層破壞物質(ODS)濃度逐年下降,而台灣雖不是議定書締約國,我們仍可以貢獻一己之力,從生活中保護臭氧層,一起守護美麗的地球!

 

什麼是臭氧層?

臭氧層(Ozone Layer)是指距離地球15到50公里處,臭氧濃度最高的區域,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紫外線,避免直射到地球表面。

而地球各地的臭氧層密度也大不相同,在赤道附近最厚,南北極最薄,現在大約有4.6%的地球表面沒有臭氧層,臭氧含量反常稀少,就是所謂的臭氧層破洞,大多都在兩極上方。

 

蒙特婁議定書

20世紀初,一群美國的科學家利用人工合成出氯氟烴(CFCs),之後這種化合物,被廣泛作為冷媒、發泡劑或壓縮噴霧使用。

直到1980年代,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大洞,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繼續傷害臭氧層,聯合國會員國在1987年9月16日,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分階段限制使用氯氟烴,而自1996年起,氯氟烴正式被禁止生產。

 

臭氧層破洞造成的影響

前面有提到臭氧層是吸收紫外線的防護罩,若是臭氧層破洞,代表紫外線能夠直射進地球表面,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對人類的影響

  1. 皮膚癌罹患率增加。(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平流層臭氧每減少1%,發病率增加2%)
  2. 眼睛白內障罹患率增加。
  3. 破壞免疫系統,減弱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

對環境的影響

  1. 植物生長不易、農作物產量下降。
  2. 破壞水中生態系統平衡。
  3. 建築物材料加速老化。

 

如何保護臭氧層

台灣雖然不是《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不過仍自主遵守國際規範,在2003年發布實行《溴化甲烷管理辦法》及《氟氯烴消費量管理辦法》,2007年實施《蒙特婁議定書列管化學物質管理辦法》,並結合《空污法》進行實質管制。

國內氟氯烴用途,僅限於發泡劑、溶劑、冷媒、噴霧推進劑及滅火器等用途,其中發泡劑已經全面禁用,溶劑和噴霧推進劑,國內並沒有相關需求,滅火劑也改用其他替代藥劑。目前仍在使用的氟氯烴,只剩下冷凍空調設備使用的冷媒,政府也逐年降低我國氟氯烴進口消費量,規劃2030年全面歸零。

民眾可以注意家中的冷氣機和冰箱,是否為使用含氟氯烴的冷媒,尤其夏天冷氣用量大,無形之中也在破壞臭氧層的修復。

 

當地球逐漸「恢復健康」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增加破壞,臭氧層的破洞無疑是對環境和人類都是極大的傷害,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雖然需要長時間才能看見成效,不過如果我們放棄這美麗的地球,又有誰能來守護呢?

 

參考資料:

臭氧層科學

環保(臭氧層破洞)-人人有責

環保署緩一年禁用氟氯烴冷媒 2030用量歸零目標不變

 

延伸閱讀:

空氣污染指數怎麼看?空污的影響遠比你想的大!這些都是空氣污染來源

室內空氣品質原來這麼糟?今天空氣品質偵測結果這樣看

認識室內空氣污染來源 4招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碳足跡定義是什麼?看懂碳足跡標籤才能真正綠色消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