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的台灣小吃都是環保惜食料理,3道阿嬤年代的古早味年菜推薦

分享本文:

 

不用追求西方環保新思維,你知道阿嬤其實是惜食觀念的先驅嗎?年菜吃慣了大魚大肉,不妨用惜食的概念來點古早味年菜吧!從這3道阿嬤的環保惜食料理智慧開始,原來惜食觀念從古早以前就有了~

你還記得,阿嬤曾做過這3道好吃的台灣小吃嗎?年菜食譜也能參考這些惜食料理:食物共享不吝嗇的菜尾湯、保存食材小智慧的客家小炒與珍惜食材不浪費的雞蛋糕。謹記阿嬤的環保智慧,珍惜每一份食材,不浪費任何一份食物,開始懂得惜福。

 

 

阿嬤惜食料理|食物共享不吝嗇——菜尾湯

「菜尾」就是閩南語所說的剩菜,菜尾湯又被稱為雜菜湯,在台中盛行,起源於辦桌文化。

在過去的貧窮年代,辦桌結束後,宴客沒吃完的菜餚捨不得拿去餵豬,而是習慣把剩下的菜餚煮成一鍋美味菜尾湯,打包分送給親朋好友與鄰居。雖然說是菜尾,但辦桌的菜色都非常豐富,用好幾十道辦桌菜做出來的菜尾湯,其實就像一鍋營養的大雜燴。

現在想要製作菜尾湯,可以嘗試用「白菜滷」作基本鍋底,先用豬大骨熬湯,加入蔬菜、蝦米、豬肉,還有調味的大蒜與油蔥,然後再加入酸菜、豬肚;若想要更豐盛一點,也能加入排骨、竹筍、干貝、肉羹與蝦仁等好料,參考佛跳牆的配料也行。

 

阿嬤惜食料理|保存食材小智慧——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起於華南地區的客家人,後來流傳到台灣客家聚落。

早期生活困苦,重要節日才有肉吃,而且特別會在逢年過節準備三牲,祈求土地公的庇佑。為了不浪費每一隻牲畜的所有部位,每份食材都會充分利用,將肉與青蔥炒成鹹辣油亮的重口味家庭菜,這樣做不但開胃下飯,在食物冷藏不便的年代還能讓飯菜保存時間延長。

客家小炒是用三層豬肉、泡軟的乾魷魚、豆干、芹菜等食材,加青蔥、辣椒、醬油、米酒等調味料拌炒而成的熱炒,完全展現傳統客家菜「肥、鹹、香」的特色。

 

阿嬤惜食料理|珍惜食材不浪費——雞蛋糕

雞蛋糕起源於1950年代,原本是因為雜貨店老闆不想浪費運送途中破掉的雞蛋,於是把破碎的蛋揉入麵粉、奶油等材料,加以烘烤,後來將模具設計成小小雞蛋形狀,大受歡迎。這也是古早人珍惜食物的心,讓原本會被丟棄的食材,搖身一變成為可口的台灣道地傳統小吃。

 

阿嬤年代就開始的惜食料理智慧,從菜尾湯、客家小炒與雞蛋糕,就能知道食物共享、保存食物與珍惜食材的重要性,儘管現在的料理、菜色都已經比過去多樣化,我們也不能忘記「惜食」的基本環保理念,讓每一份食物都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資料:

老台灣的味道 懷念的菜尾湯

【美食典故】勤儉持家的客家小炒

雞蛋糕的由來

 

延伸閱讀:

【剩食利用】剩菜變天菜——聰明主婦必學零廚餘料理

【專欄】洛神花料理|變身花茶、薑汁、口袋餅——用洛神花做成減糖料理

減碳飲食夯什麼?低碳食物有哪些?低碳飲食菜單這樣吃!

食品保存期限過了還能吃? 4個食物保存方法讓你冰箱減輕負擔

 

返回頂端